目錄
波場創辦人孫宇晨近日在美國法院提起訴訟,試圖阻止《彭博社》公開其詳細加密資產持有情況。他指控該媒體違反先前的保密承諾,計畫在億萬富豪指數的個人頁面中披露他各類加密貨幣的持倉細節。孫強調,此舉不僅會危及個人與家人的安全,更可能成為駭客、勒索與綁架的溫床。
彭博社邀請孫哥加入全球富豪榜:絕對保密
訴狀顯示,彭博社在今年初主動接觸孫宇晨,希望將他納入該報的線上「全球億萬富豪指數 (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孫哥表示,對方在多次溝通中明確承諾,任何資產資訊都將嚴格保密,僅用於「核算」淨資產,尤其是關於加密貨幣的部分。
在獲得保證後,孫透過安全管道向彭博社財富驗證團隊提供了詳細的錢包地址與資產數據。他的理解是,最終公開的資料僅會以加總數字呈現,不會分解至各種代幣類別,更不會揭露具體數量。
不僅多名記者書面聲明該資料僅限內部存取,驗證後即會刪除,孫宇晨團隊更在今年 3 月明確向其重申:「資料僅供驗證之用,不得用於任何報導。」而彭博社也並未反對。
保密承諾變調,鏈上透明加劇安全疑慮
然而,到了 7 月底,孫宇晨團隊卻發現彭博社記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擅自使用了這些機密數據,隨後收到的富豪指數草稿更直接列出其持有加密資產的幣種與數量,其中更存在許多嚴重的「錯誤數據」。
這種披露方式,據他所述,與彭博社對其他加密富豪,像是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CZ) 的處理慣例大不相同:
公佈如此精確的資產細節,會讓鏈上追蹤者更容易將錢包與他本人連結。一旦身份曝光,可能使孫面臨駭客、竊盜乃至犯罪集團潛在的實體攻擊。
訴狀指出,,過去已有多起因加密資產暴露而遭遇綁架或勒索的案例,而彭博社自己也曾報導過類似風險。
孫宇晨:若公開將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孫宇晨此次提告,主張彭博社行為涉及「公開私人事實 (public disclosure of private facts)」及「承諾禁反言 (promissory estoppel)」兩項罪名,明顯違反促使他交出資料的承諾:
這可能造成財務和人身兩方面的損害,出於加密貨幣的交易並不可逆,若遭到攻擊,不法人士將能迅速轉移竊取的資金。
他對此要求法院頒布臨時、初步甚至永久禁制令,禁止對方發表資產細分內容,並要求賠償法律費用,同時申請陪審團審理。同時強調其公眾形象與波場 (Tron) 及其他事業緊密相連,因此這起案件不僅僅關乎媒體報導。
區塊鏈老議題:透明好還是隱私好?
此案不單是名人與媒體之間的法律糾紛,更反映出加密產業面臨的深層議題:區塊鏈的透明性與個人資產的隱私之間的衝突該如何平衡?
對投資人與富豪而言,透明度有助於建立市場信任,但在缺乏適當防護的情況下,也恐怕會成為人身安全的一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