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
AI

OpenAI 執行長:GPT-5 花 7 秒生出「貪吃蛇」,寫作比 GPT-4o 更有人味

目錄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於 8/8 受訪談論新推出的 GPT-5 與前一代 GPT-4o 的差異。他指出,雖然 GPT-4o 已經能在大型學術測驗中打敗九成以上的人類,還能通過程式設計、侍酒師與醫師等證照考核,但 GPT-5 在速度、直覺性、寫作品質,以及「即時生成進階應用」等能力上已有重大提升。

GPT-5 與 GPT-4 的差別,最讓 Altman 驚訝的功能是?

Altman 認為,GPT-4 雖然能在大型學術測驗 (SAT、LSAT、GRE) 中打敗 90% 的人類,還能通過專業執照與程式考試,但仍無法複製人類的所有能力。他形容 GPT-5 會讓使用者更為驚豔,也期待推出更多功能。

隨後 Altman 表示,GPT-5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寫程式」。他舉例自己用 GPT-5 花了 7 秒就把國中時寫超久的「貪吃蛇」遊戲給產出,還能客製化、添加功能,讓創作變得快速又有趣。

此外 Altman 認為 GPT-5 的寫作能力變得更好了。他表示,以前大家常抱怨用 AI 寫作沒有人味,比如太多破折號 (——)。雖然現在還是有,但 GPT-5 的文字品質明顯更自然,目前已經聽到很多人回去用 GPT-4 再測試,感覺差很多。

Stripe 執行長:LLM 何時能有重大科學突破?

在這場訪談開始前,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與 Stripe 執行長 Patrick Collison 都帶出幾個問題來給 Altman 回答。首先是 Collison 提問:

「在 GPT-5 之後的下一階段,Altman 會認爲在哪一年 LLM 會發現重大科學突破?目前是什麼條件還沒到位,所以 LLM 到至今還沒辦到?請將 GPT 等 AGI 系列模型排除在外,再來回答。」 

對此,Altman 表示他認為「AI 發現全新的重大科學突破」,會是在 2027 年底,而目前沒到位的原因,則是 AI 的「認知能力」。他用 AI 參加奧林匹亞數學競賽來舉例,他指出,一年前 AI 只能解職業數學家幾秒到幾分鐘就能完成的高中競賽題,近期已達國際數學奧林匹亞金牌水準,還能解 6 題、耗時 9 小時的高難度題目。

「接下來,要跨越到 AI 可以完成需要 1,000 小時工作的重大科學突破,只需要持續擴展模型的能力。」Altman 表示。

Altman 隨後指出,如果有一個系統在做 AI 研究方面比整個 OpenAI 研究團隊更強,決策比我們所有研究員加起來都還要更精準、更聰明,而且經營 OpenAI 比他本人還要好,那就已經達到所謂的「超級智慧」。

黃仁勳:如何讓 AI 理解真理?

主持人接著帶到黃仁勳的問題,問題為:

「AI 如何理解不同文化所定義的真理?」

對此,Altman 引用 ChatGPT 的「增強記憶功能」(Enhanced Memory) 為例,他指出自己朋友把大量人生對話內容都輸入過去,還拿一堆人格測驗讓 ChatGPT 代替作答,結果得分跟他本人完全一樣。而 Altman 自己的 ChatGPT 也是經過多年互動,學會了他的文化、價值觀、人生經歷。

所以他認為,大家對 AI 在這方面的表現普遍是正向的,而且還又驚又喜、比想像中好。Altman 預期未來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們,會給予模型不同文化的內容,讓它呈現出個人或社會化的行為與風格。

未來如何辨識資訊真假,就業機會如何發展?

Altman 表示他可以用很多技術層面的答案 (密碼學簽章去驗證來源) 來回應,不過他的直覺告訴他,這件事會慢慢「收斂」到變成社會共識。他表示,人們現在用 iPhone 拍照,那張照片大多是真實的,但其中已經摻雜了一些 AI 演算法來處理。因此,「多真才算真」的標準會不斷改變,人們會漸漸習慣媒體總是「有點真、又有點假」。

針對未來 2035 年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發展,Altman 認為他們可能會投入高薪又刺激的新工作,像是太空探索,回頭看會覺得 2025 的工作枯燥過時。時間拉回到 2025,未來短期內有部分工作會被 AI 完全取代,但年輕人適應力強,一個人就可能打造市值 10 億美元的企業,關鍵在於善用工具與好點子。

OpenAI 鞏固長期發展,呼籲人類需主動學習 AI

在價值選擇上,Altman 表示 OpenAI 相當重視與用戶之間的長期信任關係,例如拒絕在 ChatGPT 中加入短期誘因 (例如讓你上癮、推銷東西) 來犧牲長期目標。早期最大錯誤是忽視「順從性」風險,導致模型過度迎合使用者,甚至強化部分人的妄想。

他提到,AI 影響力巨大,未來甚至可能每天生成的文字量能超過全人類的總和,而小幅調整就可能改變全球數十億對話的走向。對於用戶,他建議主動學會使用這些工具,把它融入生活並提升適應變化的能力。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