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國政府於 4/29 公布一項為期兩年的《區塊鏈創新與應用發展行動計畫》,打算把區塊鏈打造成「產業數位化的核心技術」,不僅要投入到基礎建設,還要推廣到醫療、教育、AI 等領域。官方強調,這不只是技術投入,更是推動數位經濟與城市創新轉型的關鍵工程。
2024 到 2027,中國推動區塊鏈落地的時間表啟動
根據官方公告,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網信辦、政務資料局、經信局與商務局聯合推出該行動計畫。整體實施從 2024 年啟動,一路推進至 2027 年。
區塊鏈列為核心基礎技術,不排除發展加密資產應用
計畫中指出,區塊鏈是產業數位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具備「提升資料信任度、優化流程效率」的潛力。更特別的是,官方還提到:
「將透過區塊鏈技術增強數位資產的價值轉化能力。」
被部分人士解讀為可能涉入數位資產的研究與應用,像是挖礦或資產上鏈。
基礎建設全開:建國家級節點、區塊鏈晶片、數位身分平台
公告表示,中國將打造一整套完整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 建立「區塊鏈晶片」與資料隱私保護功能
- 發展國家級節點、可信身分平台、分散式資料目錄
- 達成「一鏈、一網、一平台」的總體規劃
這套系統目標要達到:
- Petabyte 等級的節點儲存能力
- 上億使用者規模的數位身分互通系統
- 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跨鏈操作與互聯能力
適用產業多元:醫療、教育、AI、金融、交通都納入
北京市政府將針對多個重點產業導入區塊鏈,包括:
- 醫療保健:強調病歷與資料可信傳輸
- 教育場域:學歷、學分認證鏈上可驗證
- AI 模型:支援大型 AI 模型可信追溯
- 金融服務:金融流程自動化與合約數位化
- 交通管理:數據共享與智慧城市應用
整體目標是提升政府服務效率與產業信任度,創建「標竿應用」再推廣到全國。
延續 Web3 白皮書方向,打造全球數位經濟創新中心
這份行動計畫,是延續 2023 年中國發布的《Web3 創新與發展白皮書》精神。當時中國就已講明:
「Web3 是未來網路發展的不可逆趨勢。」
中國當局也從 2023 年起,每年編列至少 1 億人民幣來支持 Web3 技術創新,直到 2024 年底。
中國區塊鏈路線圖,著重應用層與基礎建設
與歐美「去中心化、自由發展加密貨幣」的發展路線不同,中國這次計畫強調的是:
- 技術自主、安全可控
- 大型機構導向、服務產業數位化
- 強化監管框架下的信任機制與資料管理
從行動計畫來看,北京並未強調「加密貨幣」本身,而是更聚焦於區塊鏈底層技術在「可信身份、數據互通、流程自動化」等場景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