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

區塊鏈IP協議Story Protocol 研報:融資1.3億美金能否成獨角獸?

目錄

2024年8月,區塊鏈知識產權(IP)協議 Story Protocol 迎來了重要的里程碑,成功完成了由頂尖風險投資公司 a16z 領投的 8000 萬美元的鉅額融資。這一成就不僅在業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也點燃了業界對區塊鏈IP 賽道的濃厚興趣。全球知識產權市場是一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龐大產業,而傳統的知識產權管理與交易模式面對互聯網和生成式 AI 的浪潮中顯得力不從心。那麼,傳統 IP管理模式存在哪些不足?StoryProtocol又將如何巧妙應對這些挑戰? 我們又能利用 Story Protocol構建哪些應用來加強 AI 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與交易?在向大規模應用邁進的過程中,Story Protocol 又會面臨哪些因難和挑戰?本篇研究報告將逐一剖析這些問題,為讀者提供詳盡的答案,使讀者對區塊鏈 IP 賽道及 Story Protocol 有更深入的理解。

IP 市場現狀


IP 基本概念

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IP)作為一種法律框架,其旨在確認並維護創作者對原創作品的權益,防止未經授權的使用與銷售,確保創作者可從其智慧成果中獲取應有的經濟回報[1]。

知識產權賦予創作者對作品的獨家權利,涵蓋複製、發行、表演、展示及改編等。權利的多樣性為創作者提供了廣泛選擇,使其能夠靈活決定作品的授權方式,無論是單獨授權還是組合授權。以此方式,知識產權激勵了創新,推動了文化與科技的繁榮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極為廣泛,包括藝術作品、設計、圖像、發明、名稱和符號等名類創作成果。如今,知識產權已成為價值上千億美元的重要無形資產。據估計[2],2020年全球知識產權市場的價值約為1800 億美元。隨着創新活動的加速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預計從2024年到2028年,該市場將以年均複合增長率約 8.5% 的速度增長,反映出知識產權在全球經濟中日益增長的重要性和價值。

存在的問題


確權困難

目前,儘管版權註冊的程序已經逐步簡化,但證明自身為某項版權作品的原創作者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在傳統模式下,確權過程往往需要依賴眾多的法律文件和第三方的認證,從而耗費大量時間、金錢與精力。

授權流程複雜

傳統模式下的授權過程,從IP評估到談判、合同簽署以及履行,涉及商業和法律等多個領域,需要專業的法律團隊和大量的文書工作。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高昂的摩擦成本,使得個人創作者難以獲得必要的許可。

以動畫師 John 為例,他創作了一個廣受歡迎的卡通角色。當服裝設計師 Alice 希望在其童裝設計中使用該角色時,她必須與John 取得聯繫,並可能需要聘請律師來起草份詳盡的授權協議。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而且成本高昂。進一步地,如果藝術家 Henry 希望利用該角色創作動畫短片,他也將面臨相同的挑戰。Henry 必須重新聘請律師,重複上述繁瑣的流程。這些重複的操作無論對於IP的創作者和使用者,都是不小的負擔。

而且,倘若你期望創作一部《孫悟空大戰伏地魔》的影片,由於會涉及不同國家的知名IP,那麼其中的法律問題必將變得更為錯綜複雜,同時也會耗費更大的成本。

對初創ip不夠友好

如前兩點所述,當前知識產權(IP)運營模式的複雜性導致了顯著的法律、時間和經濟成本,這些成本往往只有擁有知名大型 IP的公司才能承擔。這種現狀使得小型IP 創作者難以參與市場競爭,他們缺乏必要的知識、資源和能力來保護自己的IP 並從中獲得收益。

不公平的利潤分配

這個問題主要涵蓋兩個層面: 其一為流量平台與版權創作者之間的利潤分配問題; 其是創作者與二次創作者之間的利益分成問題。

就第一個問題而言,如前文所述,各互聯網巨頭把控着流量入口,掌握着作品的曝光量,也在IP 利潤分配中佔據主導地位。一些知名大IP的所有者在與流量平台的博弈中或許還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然而,小IP的擁有者卻幾乎毫無議價能力,只能讓自己創作的 IP 為互聯網巨頭“打工",而自己的收益卻極為微薄。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們來探討一下創作者與二次創作者之間的分潤情況。這一問題在當下顯得尤為突出。例如,一些B站 Up 主會對經典影視形象進行重新剪輯、配音,製作出一些鬼畜視頻。當這些爆款鬼畜視頻開始享受流量紅利時,問題便隨之而來:二次創作者是否有義務將收益分享給影視形象的原創作者呢?

以筆者在 B站最喜歡的“劇透”類視頻為例,通過 Up 主的講解,觀眾只需花費十幾分鍾就能瞭解一部原本時長一個多小時的電影或幾十小時的電視劇。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這類文化快餐備受歡迎。但從IP的角度來看,這類文化快餐對原創作者並不公平。大家都被“劇透”後,可能就不再去觀看原創作品了。如果説前面提到的鬼畜視頻只是涉及新增利潤的分配問題,那麼這類“劇透”類作品則是對存量利潤的爭奪,原創作者理應獲得更大的補償。

然而,目前大多數二次創作者既不會購買二次創作權,也不會主動將收益分享給原創作者,導致原創作者的權益受到損害。而且,面對互聯網上數量龐大的二次創作者,即使是大公司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逐一去起訴侵權行為,更不用説那些小IP的擁有者了。

生成式AI帶來的新問題

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正不斷推動創新的邊界,為創作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諸如 ChatGPT、Dall-E、Stable Diffusion 和 Midjourney等工具,通過簡單的文本提示即可生成風格化的小説、極具創意的圖像及音樂作品。這些工具不僅大幅降低了創作成本(有時甚至是免費的),而且隨着 A技術的不斷進步,其產出內容的質量亦水漲船高。儘管理論上這預示着創作繁榮的新時代,但IP的保護與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3 年好萊塢編劇的集體罷工便是對 AI介入的直接反應,其擔憂既包括對工作崗位的潛在替代,也涉及版權問題[3]。

一方面,AI 工具的普及使得公眾能夠更容易地進行經典IP的二次創作,導致互聯網上的二次創作作品數量激增,這就又回到了前文所説的二創作者與原創作者之間利潤分配的問題。

另一方面,AI工具的訓練依賴於大量原創內容,生成式 AI的每一次進步都建立在更大規模訓練數據的基礎上。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些作為訓練數據的原創內容是否得到了適當的歸屬和引用,以及原創作者是否從 AI 模型產生的收入中獲得了相應的補償。目前,許多 A1模型並未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會削弱創作者在互聯網上發佈原創作品的動力。

區塊鏈提供新的IP管理模式

如前所述,傳統的IP管理模式依賴於中心化的法律體系和人工驗證,在效率上存在明顯的不足,難以適應互聯網+AI時代的快速變化。區塊鏈技術為新時代的知識產權管理提供了一種全新、強大的解決方案。

確權: 區塊鏈作為一個不可篡改的數據庫,能夠記錄知識產權上鍊的具體時間和提交者信息,為證明作品的原創性提供了堅實的證據基礎。

可追溯性: 同樣得益於其不可篡改的特性,區塊鏈確保了每一次交易、授權和轉讓都被永久記錄,為解決法律糾紛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透明性: 在傳統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中,版權信息和授權細節往往缺乏透明度。區塊鏈技術確保了每個知識產權的信息與交易記錄都可以公開查閲,這不僅有利於知識產權的傳播,也增強了版權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信任關係。

開放性: 作為一個開放的信息和價值流動網絡,區塊鏈意味着知識產權交易不再受地域或貨幣的限制,極大地擴展了知識產權的傳播範圍。

知識產權 Tokenization: 允許無需許可地發行 Token(當然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也面臨不同嚴苛級別的法規要求),這是區塊鏈技術一個顯著優勢。藉助這一優勢,我們可以將知識產權 Tokenization,然後這些代表了IP的Token 就可以在區塊鏈上自由交易,為IP的流通、傳播提供了一個全新且高效的平台。

智能合約的應用: 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化執行與版權相關的多種流程,如授權和收益分配,從而提高效率。智能合約的“代碼即法律”特性減少了律所、公證處等中間環節,顯著降低了與人工管理和法律流程相關的成本。

正如上面所述的眾多優勢,區塊鏈技術很早就被應用於IP的保護、交易領域。比如蟻集團的螞蟻鏈就具備 IP相關的功能,並在 2021 年通過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4]。而在 2020 年,螞蟻鏈上的記錄就被當作證據,被首次引入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僅 20 分鐘打完一場官司,讓有關IP的法律實踐變得更加便捷[5]。

然而,以上所説的螞蟻鏈屬於聯盟鏈,這與我們平日裏所探討的公鏈存在較大差異。在筆者看來,公鏈上IP 生態的首次關鍵創新是由 NFT(Non-Fungible Token)帶來的。那一次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原來在互聯網上的作品能夠以零邊際成本進行復制,而 NFT為數字資產賦予了稀缺性,為數字資產提供了可證明的所有權。
  2. NFT 的底層是通過智能合約形式實現的,因而享有可編程性所帶來的自動化、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的優勢。只要循ERC721或ERC1155 協議,每個人創作的 NFT都可以在 OpenSea上掛單交易,也都可以在 Blend 中作為抵押品進行借貸,享受整個 Web3 生態帶來的便利。

由於 Web3 距離主流大規模應用尚有一定距離,鏈上用户數量畢競有限,NFT的繁榮絕非僅靠鏈上用户的粉絲羣體就能達成。為了獲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持久的生命力,一些知名 NFT積極嘗試在鏈下推出周邊產品,例如 NFT 形象的玩具、印有 NFT 圖案的服裝等。這些周邊產品不僅豐富了 NFT的表現形式,而且因其價格低廉,為粉絲們提供了更多與所喜愛的 NFT互動的途徑。同時,鏈下週邊的推出也有助於吸引新的用户羣體,為 NFT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 Pudgy Penguins 收集到了持有者手中 NFT的IP 許可權,並製作出了 PudgyToyS。這些玩具在 Amazon 以及美國 3100 家 Walmart 門店進行銷售,僅僅兩天時間便賣出了超過 2萬個[6],廣受好評。

上述提到的鏈上 NFT 發佈鏈下週邊產品,正是“IP 行衍生品”領域的一個生動案例。然而,這個場景也暴露了基於 NFT的IP 管理模式的不足之處。NFT 的可編程性主要體現在 IP 資產的金融屬性上,它允許 IP 資產能夠無需許可地交易流通,但對於“IP 衍生品的支持卻顯得力不從心。Pudgy Penguins的CEO Luca Netz 在一次採訪中就指出,當前的 NFT授權流程繁瑣且耗時,法律體系陳舊且僵化,使得在將Pudgy Penguins 行生為 Pudgy Toys 的過程中,增加了許多額外的時間與法律成本 [7]。

Story Protocol

正是因為在知識產權(IP)市場潛力巨大,而傳統的管理範式顯然已無法滿足互聯網+AI 時代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新要求,為此創立於 2022 年、被 a16z 兩次領投的Story Protocol才提前佈局,期望通過開發新一代的區塊鏈技術,為IP 管理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旨在打造一個更高效透明、更易於操作的IP 管理新範式。

Story Protocol的宏偉藍圖是構建一個全球性的IP 倉庫和交易生態系統,通過消除 IP在交易和衍生過程中的障礙,實現全球範圍內的IP流動性[8]。在這個生態系統中,IP創作者和使用者可以無許可地註冊、交易和授權他們的IP,而所有複雜的法律合同和經濟利益分配等問題,都將由 Story Protocol 以智能化的方式處理,極大地簡化了知識產權許可的過程,降低了摩擦,從而鼓勵更廣泛的共享和協作,朝着實現“IP樂高”的終極願景邁進。

具體來説,在 Story Protocol的生態系統內,創作者可以輕鬆地將其IP 註冊為鏈上資產(IP Asset),並自定義使用條款。這些條款對所有參與者都是公開透明的,其他創作者可以查看這些條款,如果同意,一鍵操作就能獲得授權,立即開始行生創作。當行生作品產生收益時,智能合約將自動根據原始IP的預設條款,在行生創作者和原創作者之間分配版税。這一過程高效透明,完全無需第三方介入,確保了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得到公正和及時的分配。

Story Protocol的構建基於幾個核心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這個創新的生態系統:

Story Network: 這是一條基於 Cosmos SDK開發目兼容 EVM 的 Layer 1公鏈,為IP相關數據的處理提供了一個高效、靈活的基礎設施,確保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

Proof of Creativity(PoC): 這是一系列部署在 Story Network上的智能合約它們為鏈上的 IP 賦予了可編程性。通過 Proof of Creativity,Story 鏈上的 IP 能夠以自動化和無需許可的方式運行,為創作者提供了一個自由創作和分享的環境。

Programmable IP License (PIL): Proof of Creativity為IP 提供了可編程性,根據"程序=數據結構+算法” 的簡單公式,PIL 就是公式中的"數據結構”部分。它定義了一系列法律條款,規範了對某件IP的正確使用方式。

Modules: 根據“程序=數據結構+算法"的簡單公式,Modules 在 Proof of Creativity 中就扮演着“算法” 的角色。它們遵循 PIL 中由IP 原創作者定義的合同條款,實現了授權許可、版税分紅、解決爭議等功能。這些 Modules是 StoryProtocol 生態中的關鍵執行者,它們確保了所有交易和交互都按照既定規則自動執行,無需中心化的干預。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地探索 Story Protocol,看一看以上各個概念究竟是如何具體實現的。

Story Network

Story Network 是一個為IP 管理量身定做的 Layer1區塊鏈。它選擇了 Cosmos SDK 作為其底層技術框架,這一決策為 Story Network 帶來了顯著的優勢[9]。Cosmos SDK 提供了高效的 CometBFT共識機制,確保了網絡能夠處理大量交易時的低延遲和低成本。此外,跨鏈互操作性的支持使得 Story Network 易於與其他區塊鏈網絡無縫交互,擴展了其應用範圍和靈活性。

Story Network 還與以太坊虛擬機(EVM)保持兼容,這一特性意味着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將使用 Solidity 編寫的現有以太坊應用程序移植到 Story Network,而無需進行復雜的修改。這種兼容性不僅降低了技術遷移的障礙,也為開發者社區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

在探討 Story Network 時,一個核心問題自然浮現:為何不將 IP 管理這一商業模式直接構建在如 Ethereum 或 Solana 這樣的成熟、主流公鏈上?如果考慮到節省 Gas 費用或獨佔資源的需求,選擇建立一條應用鏈(App Chain,無論是 Layer2 還是Layer3),也有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那麼,Story團隊為何選擇獨立建立一條全新的Layer1公鏈來支撐他們的商業模式呢?主要是出於以下三方面原因[10]。

優化對網絡數據的處理能力

知識產權(IP)的複雜性在於其錯綜複雜的關係和互動,例如,一個創意資產可能涵蓋多個創作者、版本和衍生作品,構成了一個龐大且複雜的關係網絡。如下圖中所示的Penguins 與其行生品之間的關係網絡,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複雜的網絡數據結構對區塊鏈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Layer 1或Layer 2區塊鏈在管理和處理這些複雜的關係網絡時,往往難以做到高效,尤其是在涉及眾多父子關係的情況下。例如,衍生IP的收入需要在其衍生的所有父IP 中進行分配,而一個新IP 可能行生自數十個父IP,而這些父 IP 又可能是從其他 IP 行生而來,這種指數級增長的網絡遍歷問題會導致 Gas 成本的爆炸式增長。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Story 團隊致力於打造一條全新的 Layer 1區塊鏈--Story Network,並在其執行層中引入了優化了的網絡數據存儲機制。此外,Story Network還為網絡遍歷和鏈上計算添加了“狀態預編譯”等許多定製化的優化措施 [8],顯著降低了鏈上操作網絡數據的交易成本。通過這些優化,Story Network使得每個IP能夠擁有數千個父 IP,並且仍然能夠快速且經濟高效地遍歷如此龐大的IP 關係網絡,確保每個IP 資產的關係和版税分配都能被準確追蹤和管理。

跨鏈IP的可組合性

Story Protocol 的宏偉願景是打造成為全球 IP 的存儲層和結算層,它旨在記錄每一個IP,並允許它們在不受限制的環境中相互融合。無論這些IP是在鏈上還是鏈下,或者分佈在不同的區塊鏈上,Story Protocol都致力於打破界限,實現無的全球IP管理。

在現有的區塊鏈生態中,如果在每條公鏈上都單獨部署智能合約來管理本地的 NFT等IP 資源,這將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系列的IP 孤島,這種做法與 Story Protocol 建立統的全球 IP 存儲庫的目標相悖。這樣的孤島化不僅限制了IP的流動性和可組合性,也降低了整個生態系統的效率和創新潛力。

為了實現跨鏈的 IP 可組合性,因此 Story 團隊才要打造專門的 Layer 1 區塊鏈,為所有註冊的 IP 提供一個統一的中心,以便所有授權、版税和 IP 元數據都存在於單個統一的執行環境中。

定製化Validator節點

IP 生態的活力並不僅僅侷限於區塊鏈上的世界,許多IP的價值實現和收益發生在鏈下,特別是在諸如 Netfix、YouTube、TikTok等互聯網巨頭的私域空間內。為了將這些鏈下活動與 Story Network 的鏈上管理無縫對接,需要這些巨頭將關鍵數據上報到Story Network,從而實現IP 管理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為了更好地與 Web2 平台進行合作和融合,Story Protocol 計劃推出定製化的 Validator驗證器節點,這些節點將具備特殊的存儲和計算邏輯能力,以滿足不同互聯網巨頭在數據隱私方面的個性化需求。這種定製化的方法不僅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還允許這些傳統 Web2 巨頭實時地將 IP 交互和收入數據流式傳輸到 Story Network 上,從而實現數據的實時監控和管理。

考慮到對定製化需求的重視,Story 團隊選擇建立一條全新的 Layer1 區塊鏈,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優化網絡的性能,滿足特定合作伙伴的需求。

Proof of Creativity

回顧過去,我們可以看到,DeFi Summer 的浪潮正是基於貨幣的可編程性而興起的。智能合約為貨幣提供了可編程的接口,將每個貨幣轉化為可以執行復雜邏輯的“樂高積木”,允許外界能夠通過與這些接口的交互來擴展貨幣的功能。

例如,只要你創建的 Token 遵循 ERC-20 標準,它就能夠在 DEX 中與其他加密資產進行交換,或者參與 Lending 協議進行借貸。這一切都是無需許可的,只要你的貨幣兼容當前的接口,就自然而然地享受現有有基礎設施提供的服務。正是這種可編程性,靈活組合名類“貨幣樂高”,從而在區塊鏈上構建出一個繁榮的金融生態。

Proof of Creativity 就是部署在 Story Network上的一系列智能合約,其目標是將 IP 領域帶入一個全新的可編程時代。通過將IP轉化為可編程的資產,這些資產只要遵循Story Protocol設定的接口標準,就能夠無縫地融入 Story生態系統,並無需許可地享受該生態提供的各種服務。這包括自動化的授權流程、自動化的版税分配等。在區塊鏈世界中,Code is Law,可編程性通過智能合約來確保IP 權益得到保護,免除了傳統法律合同和公證的繁瑣流程,從而為創作者和版權所有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效率。

計算機程序的本質可以用“程序=數據結構+算法”的簡單公式進行總結,因此 Proof of Creativity 的可編程性也由兩類關鍵元素構成[11]。

數據結構: 可以理解為存儲IP數據信息的邏輯結構。Story Protocol中採用IP Asset 和 IP Account 來封裝和管理與IP 相關的所有信息。其中,IP 的使用條款這一關鍵組成部分,在 Story Protocol中被賦予了一個專有名稱--Programmable IP License (PIL)。

算法: 可以理解為 Story Protocol 中為已註冊的IP 資產提供的多樣化的功能,使得 IP 的管理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Story Protocol 自帶的功能模塊包括: 授權模塊(Licensing Module)、版税模塊(Royalty Module)、爭議模塊(Dispute Module)。
接下來,筆者將對上述概念分別加以闡述。

IP Asset & lP Account

在 Story Protocol 框架內,IP Asset 構成了協議的基礎單元 [13]。每個IP Asset 均以符合 ERC-721 標準的 NFT 形式存在,代表一個特定的知識產權。用户通過向 Story Network 註冊 IP Asset,將抽象的權利轉化為可在區塊鏈上流動、交易和互動的數字資產,還為每個知識產權創建了一個獨特且不可篡改的鏈上身份標識。通過這種方式,每個 IP Asset 成為全球知識產權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它們能夠與其他 IP Asset 節點進行交互融合,從而創造出新的組合和創意故事。

每個 IP Asset 都擁有一個 IP Account[14]。IP Account 是一種遵循 ERC-6551 標準特殊的 NFT。ERC-6551 是一種新興的 NFT 標準,它通過引入Token Bound Account(TBA),讓 NFT能夠擁有自己的智能合約錢包,從而可以獨立執行各種操作,如發送和接收交易、持有其他 Token。這種自主性和互操作性的提升,極大地擴展了 NFT的應用範圍和潛力[15]。

IP Account 正是利用了 ERC-6551 的這種特性,為每個IP Asset 提供了一個智能合約錢包,用於存儲與IP 相關的數據,包括:

IP 元數據: 例如作者信息、與其他IP的關聯關係等,這些都是描述 IP 特徵和背景的重要信息。

所有權細節: 包括 License Token[16]和 Royalty Token[18]。License Token 代表了對某個IP 使用或行生的權利,而 Royalty Token 則代表了對某個IP 的收入的分紅權利。這些 Token 將在後續介紹 Licensing Module 和 Royalty Module 時詳細説明。

存儲在 IP Account 中的這些數據在名類 Module 執行時會被讀取或寫入,從而完成授權、版税分配、解決爭議等多樣化的功能。

Programmable lP License (PlL)

Story 團隊與頂尖的法律團隊合作,開發了“Programmable IP License”(PIL)[20],這是一套以代碼形式定義的合同模板,使IP 擁有者能夠為其IP Asset 的使用制定明確的規則。通過 PIL,IP所有者可以繞開傳統法律流程的複雜性,無需聘請律師、起草法律文件或進行公證,通過簡單的填空或勾選,即可輕鬆設定其IPAsset的使用條款,比如是否允許對原始 IP 進行二次創作、以及產生的收益中應支付給原始IP 的版税比例等關鍵事項。

當 IP 使用者簽署“請求授權”的鏈上交易時,即表示他們接受並同意遵守 PIL 中設定的合同條款,這一行為在法律上等同於簽訂了正式的授權協議。隨後,PIL中的條款被直接轉化為鏈上可執行的邏輯,確保這些法律條款能夠在區塊鏈上得到自動化的實施。例如,授權模塊(Licensing Module)會根據PIL規定的分成比例,自動將子IP創造的收入按比例分配給父 IP。

PIL 是區塊鏈領域“代碼即法律”(Code is Law)理念的典型體現,它將鏈上智能合約與現實世界的法律合同緊密相連,為鏈上IP資產的管理和交易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PIL提供了三種預設的模板[21],為知識產權(IP)的利用提供了靈活的授權方案:

Non-Commercial Social Remixing: 此模板專為非商業性質的社交互動和文化交流設計。它允許用户在社交環境中自由地使用、分享和混合原始IP,但明確禁止任何商業性質的使用。這一模板鼓勵創作共享和文化參與,同時確保原創者的權益不受侵害,保護其作品不被用於未經授權的商業活動。
Commercial Use: 此模板為那些希望對其 IP 進行商業化利用的創作者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它授權用户以預設的價格購買原始IP的使用權,並允許在任何渠道展示或發佈原始IP。然而,該模板明確禁止轉售原始IP 或未經授權將其用於商業行生作品的創作和銷售。
Commercial Remix: 在Commercial Use 模板的基礎上,Commercial Remix 進步擴展了授權範圍,增加了對二次創作和衍生作品的商業化利用的許可。用户不僅可以在商業環境中使用原始IP,還可以基於原始IP 創作新的行生作品,並將這些作品用於商業目的,從而為創新和商業價值的創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在 Story Protocol 的框架下,一個IP Asset 能夠同時承載多套基於不同 Programmable IP License (PIL)模板制定的合同條款。例如,一個IP Asset 可以同時具備基於 Non Commercial Social Remixing 模板的條款,允許在非商業環境中免費使用; 同時,它也可以包含基於 Commercial Remix 模板的條款,明確了商業使用或創作行生作品時的版税分配比例。IP所有者還可以利用這些模板作為起點,定製更加詳細和特定的授權條款。這種靈活性使得IP所有者能夠根據特定場景的需求,從預設的板出發,進一步定製個性化的授權條件。

PIL模板為IP 擁有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保護和授權方案,涵蓋了從非商業性質的使用到全面的商業化利用。它們旨在既促進知識產權的合理使用,同時又確保創作者的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護。

Licensing Module

Licensing Module 標誌着知識產權授權流程的數字化和自動化革命[17]。該模塊使得IP所有者能夠依據預設的 Programmable IP License(PIL)條款,輕鬆授權他人使用其 IPAsset,省卻了傳統法律流程中的文書工作、談判和公證等繁瑣步驟。

授權機制的核心是 License Token[16],它是一種符合 ERC-721 標準的 NFT。持有某個IP Asset 的 License Token 意味着擁有了使用或行生該IP的權利。每個IP的 LicenseToken 都與其 PIL 合同條款緊密相關,這些條款明確規定了IP 的使用條件,包括是否允許商業利用、是否允許創作衍生作品、以及版税支付的相關條款等。

小明希望使用或衍生某個IP"F”,他必須首先獲得F的 License Token。小明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得 License Token:一是直接向IP“F"發起鑄造(Mint)交易,這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鑄造費用; 二是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其他用户已經鑄造的License Token這些用户可能因放棄原計劃或純粹因為利潤而出售這些Token。無論哪種方式,License Token 都將 IP 權利轉化為可交易、流動的資產,為原創作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一旦小明獲得了 IP“F”的 License Token,他們可以通過消費(即 Bumm)該 Token 來正式獲得 IP“F”的使用授權。這同時也代表小明接受 IP“F"的 PIL 中所規定的合同條款。合同的執行由 Story Network鏈上的智能合約自動處理,例如:

小明基於 IP “F” 創作出新的行生 IP“S",Royalty Module 將自動確保IP“S”產生的部分收入會自動轉移給 IP“F”的所有者。
如果 IP“S”被舉報未如實申報鏈下收入,從而違反了IP“F"的使用條款,Dispute Module 將介入並對IP“S"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如果 IP“S”被舉報未如實申報鏈下收入,從而違反了IP“F"的使用條款,Dispute Module 將介入並對IP“S"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Royalty Module

在 Story Protocol 的架構中,Royalty Module(版税模塊)的核心職能是自動化管理和分配由 IP Asset 產生的版税 [18]。目前,Liquid Absolute Percentage (LAP) 作為默認版税政策應用於每個 IP Asset。該政策規定,每個父IP 都可以設定一個版税比例,而所有基於此父 IP 行生出的子IP所獲得的收入,都將有一部分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自動分配給父 IP。

在深入探討版税分配流程之前,先讓我們熟悉幾個關鍵概念:

一個IP Asset 主要有兩個直接的收入渠道,鑄造 License Token 的費用(相當於次性的授權費),和使用IP過程中產生的收入。而除了直接收入渠道,父IP的收入還包括從子IP 收入中獲得的分成。

IP Royalty Vault(IP 版税金庫):每個 IP Asset 都設有一個 IP Royalty Vault,它彙集這個 IP Asset 的所有收入。這個金庫確保了所有與這個IP Asset 相關的財務流動都能夠被有效地追蹤和管理,為版税的自動分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Revenue Token[18]是指用於支付的實際 Token,例如 ETH或 USDC等。通過實施白名單機制,Story Protocol明確規定了哪些加密貨幣可用於對收入進行計價,試圖確保交易的安全性。

Royalty Token [18]是代表對特定 IP Asset 的收入進行分紅的權利。在 Story Protocol中,每個IP Asset 都配備了一個IP Royalty Vault 合約,該合約同時承擔了發行和管理 Royalty Token的功能。每個IP Asset擁有1億個 Royalty Tokens,每個 Royalty Token 允許持有者索取對應 IP Asset的當前收入(以 Revenue Token計價)的1億分之一。這種將未來現金流轉化為 Token 的方法,與金融領域的“資產證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22]頗為相似,它極大地增強了IPAsset 的流動性,為IP 所有者和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參與機會。

通過上述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在 Story Protocol中,分享版税的關鍵條件是持有相應的 Royalty Token。獲取某個IP Asset 的 Royalty Token 主要有兩種途徑:

當二次創作發生時,根據原始IP的 PIL 中預設的分紅比例,相應數量的行生IP的Royalty Token 將自動分配給原始IP 的所有者。這一過程簡化了版税分配的複雜性,確保了原始IP 所有者能夠自動獲得從行生IP 中產生的收益的分紅權利。

另一種獲取 Royalty Token 的方式是通過公開市場購買。這種交易方式體現了“資產證券化"帶來的流動性優勢,使得IP Asset 的收益權可以像其他金融資產一樣在市場中自由買賣。投資者通過買賣 Royalty Token 來表達他們對某個 IP Asset 的未來收益的多空觀點。

讓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來闡述版税分配的流程:假設存在一個IP Asset 'C',它行生自 IP 'B’,而'B' 又衍生自 IP' A'。在這個例子中,'A'的 PIL要求其所有衍生 IP 必須與其分享 5% 的收入。因此,'A' 從'B'和'C'那裏各自收集了500 萬個 Royalty Tokens。相應地,'B'的 PIL要求其衍生 IP 與其分享 10% 的收入,因此,"B'從'C'那裏收集了 1000萬個 Royalty Tokens。

假設'C' 從'B' 那裏鑄造 License Token 時,支付了 100 USDC。'A' 因為持有'B'的500 萬個 Royalty Tokens,所以能夠從'B' 那裏索取這筆收入的 5%,即 5 USDC.最終,'B'實際收到的金額為 95 USDC。

假設 IP'C'大獲成功,有人因為喜歡它而直接打賞了 100 USDC給'C'。在這種情況下,'A'因為持有'C'的 500 萬個 Royalty Tokens,所以能夠從這筆收入中分到 5 USDC。同樣,'B'因為持有'C的1000萬個 Royalty Tokens,所以能夠從這筆收入中分到 10 USDC。最終,'C' 實際收到的金額為 85 USDC。

總體來説,Royalty Module 從以下三個關鍵方面優化了版税分配和支付流程:

自動化計算: 授權費、版税的計算完全自動化,減少了人為錯誤,確保了準確性和效率。

透明度和可靠性: 所有與版税相關的操作都在區塊鏈上進行,確保了支付過程的透明性和可靠性。這種去中心化的機制保證了版税支付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擾或阻礙,從而保障了創作者能夠高效且及時地獲得其應得的版税收入。

資產證券化效應: Royalty Token 機制類似於“資產證券化",它將未來的版税收入轉化為可交易的資產,從而增強了IP 收入的流動性。這種機制不僅為IP所有者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機會,也為投資者開闢了新的投資渠道,使得雙方都能從IP的商業化中獲益。

Dispute Module

Dispute Module 在 Story Protocol 中為用户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仲裁流程,以便提出和解決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爭議[19]。該模塊的關鍵在於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仲裁政策: 這些政策定義瞭解決爭議所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在當前測試階段,仲裁由協議團隊負責執行,但未來版本預計將集成專業的第三方仲裁服務,以提高決策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標籤系統: 標籤用於標記IP Assets 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狀態,例如“剽竊”或“侵權等。目前這些標籤由協議的治理機制通過白名單控制。

仲裁處罰: 一旦仲裁結果確定某個IP Asset 存在問題,如被標記為“抄襲”或“侵權”,該 IP Asset 所持有的父IP的 License Token 將立即失效,切斷了父 IP 對其的授權。同時,該 IP Asset 也將無法鑄造自己的 License Token,阻止了其他IP 使用或行生該無效IP,從而防止了侵權行為的進一步擴散,並終止其繼續獲取收益。

Dispute Module 的操作流程可以通過以下示例進行説明:

1.假設小莊發現小郭在 Story Protocol 上的IP 侵犯了自己的版權,小莊可以發起仲裁。
2.仲裁者審查小莊和小郭提交的證據,並最終裁定小郭的IP 構成“抄襲”。
3.裁定結果導致小郭的 IP 被標記,為“抄襲”,並且所有從該 IP 行生出的子 IP 也同樣被打上“抄襲” 標籤。這些被標記的IP 將無法繼續鑄造 License Token,因此不能被其他IP 使用或衍生,它們的收入流也會被切斷。
4.隨後,如果小郭向小莊道歉、賠償損失,併購買了小莊的正式授權。
5.小莊刪除了小郭的 IP 上的“抄襲” 標準,同時其行生 IP 上的“抄襲” 標籤也一併被移除。這樣,這些IP就恢復了在 Story Protocol 生態系統中的使用和行生權利,並重新開始獲得收益分紅。與之前不同的是,現在這些收入的一部分需要分享給小莊。

Story Protocol 應用舉例

讓我們藉助下圖來展示一個詳盡的示例[23],以説明在 Story Protocol 中,從使用 IP 到二次創作,再到獲得收入的完整流程。

小趙將其 Azuki NFT註冊為 IP Asset,即圖中的 IPA1,該資產默認採用 Non-Commercial Social Remixing 的合同條款,這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基於該作品創作衍生品,但不得將其商業化。

隨後,另一用户基於 IPA1 二次創作並註冊了一個新資產 IPA2。IPA2 繼承了 IPA1的 Non-Commercial Social Remixing 條款。接着,又有用户行生了 PA2,創建並註冊了 IPA3。

除了非商業條款,IPA1還有一個Commercial Remix條款,允許他人使用或行生IPA1並商業化,但必須支付 10 USDC的授權費用,並分享 10%的收入。小錢支付了 10 USDC,鑄造了一個IPA1的 License Token,並將其“燃燒” 從而獲得 IPA1的授權。然後,小錢將 Azuki 的背景改為紅色,創建並註冊了IPA4,然後將 IPA4印在T恤上並進行銷售,銷售收入的 10% 必須通過鏈上支付給 IPA1。

小錢為 IPA4 也設置了使用兩個使用條款,一個Non-Commercial Social Remixing允許非商業化免費使用,一個Commercial Remix規定必須支付 10 USDC的授權費和分享 10% 收入。

小孫向 IPA4 支付了 10 USDC的鑄造費用(其中1 USDC將返還給IPA1),然後將 Azuki 的頭髮改為白色以創建自己的衍生作品 IPA5。然後,小孫的 IPA5 被用於電視廣告,該廣告所得收入的 10% 通過鏈上支付給IPA4,IPA4 又將自己收入的10% 將分配回 IPA1。

優勢與生態

筆者對 Story Protocol在技術與商業潛力方面的優勢進行了深入分析,總結出以下四個關鍵點:

先發優勢: 筆者認為,Story Protocol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在區塊鏈知識產權領域的成為該領域的先行者,享受先發優勢。儘管目前市場上存在一些如早期佈局,Tune.FM、Miror 這樣的平台,它們能夠將用户的聽歌或閲讀收入直接分配給原作者,但這些項目的功能上相對簡單,主要聚焦於創作者經濟的直接收益分配。相比之下,Story Protocol 提供了一套全面的IP 管理與交易功能,包括自動授權、版税分配、爭議解決等,這些都是構建成熟IP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為知識產權的商業化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支持。如果 Story Protocol 能夠利用當前賽道的空窗期,贏得一些知名IP的支持,它將能夠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從而將先發優勢轉化為長期的市場領導地位,為未來的增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針對性解決實際問題: 與當前眾多追求高性能和高吞量的通用公鏈不同,StoryProtocol 的 L1 公鏈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它是為了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知識產權問題而專門設計的。這種專用性使得 Story Protocol 在處理特定問題時更為高效和專業。儘管針對“下一代區塊鏈應該更通用性還是專用”的辯論中,Story Protocol 的創始人Jason Zhao與Monad 和 Berachain 團隊在 Twitter 上有過激烈的討論[24],但無可爭議的是,Story Protocol 面對真實場景、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使其在眾多區塊鏈項目中脱穎而出。

解決的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和巨大潛力: Story Protocol 關注的IP 問題不僅市場龐大,而且隨着生成式 AI 的不斷進步,IP 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Story Protoco的創新解決方案有潛力成為連接創意、技術和法律的重要橋樑,為全球創意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引發市場關注。

與主流敍事緊密結合: IP是一個應用範圍極廣的主題,與當前Web3 生態中的主流敍事如 NFT、Meme、DeFi、RWA、AI等都有着緊密聯繫。無論接下來哪個敍事成為市場熱點,Story Protocol都能夠藉助這一勢頭,吸引更多的關注和資源從而推動自身的發展。

在前文中,筆者已經詳細討論了前三個優勢。在本節中,筆者將就Story Protocol與主流敍事的融合前景,以及市場上已經出現的生態項目,進行更詳細的闡述。

創作者經濟

Story Protocol 正成為推動創作者經濟的一股強大力量,具體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簡化版權註冊與授權流程: 傳統版權註冊和授權流程繁瑣且成本高昂,通常只有大型 IP能夠承擔,因為小型IP的創作者通常缺乏資源去應對繁瑣的法律程序,如聘請律師、起草複雜的法律文件和進行公證。Story Protocol通過其區塊鏈技術,使創作者能夠輕鬆地將他們的知識產權轉化為鏈上的IP Asset,並利用智能合約自動化授權流程。這種 Permissionless 的方式極大地簡化了知識產權的管理和運用,讓創作者能夠專注於創作活動。

自動化版税分配: 在傳統模式下,版税分配過程複雜、缺乏透明度目常有延遲,容易導致糾紛。Story Protocol通過其自動化的版税分配機制,確保每當IP 資產產生收益時,相關版税能夠及時且透明地在所有相關方之間分配,無論是原始創作者還是授權方。所有交易和授權記錄都在區塊鏈上公開記錄,增強了整個創作者經濟的信任度,確保創作者能夠及時獲得收益。

全球可達性: 區塊鏈的全球性質使得 Story Protocol 能夠突破地域和貨幣的限制允許創作者的作品在全球範圍內被訪問和使用。這不僅擴大了作品的受眾基礎,也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潛在收入來源。

總而言之,Story Protocol通過其自動化和去中心化技術,降低了創作者進行版權管理和商業化的門檻和成本,使得廣泛的創作者能夠從他們的作品中獲得公正的經濟回報。這一創新平台為創作者經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併為全球創意產業的繁榮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目前,一系列基於 Story Protocol 的創作者經濟平台應運而生,為藝術家和創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25]。

Magma是一個類似 Photoshop的多人協作藝術創作平台,Magma 允許創作者們將作品註冊到 Story Protocol 上成為IP Asset,從而得到保護並獲取收益。

Sekai是一個專注於故事內容創作的平台,它允許創作者根據故事內容創作插圖和配樂。Sekai的創作者可以將自己的作品註冊為 Story Protocol 上的IP Asset,從而為他們的作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商業化可能性。

ABLO 是一個創新的服裝設計平台。在 ABLO 上,IP 的註冊、版税的分配以及 IP的投資等流程都由 Story Protocol 來管理,從而大大簡化了設計師的工作流程,使他們能夠專注於創作。

社區經濟

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許多曾經廣受歡迎的藝術形式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許多一度紅極一時的明星也逐漸被人遺忘。同樣,知識產權(IP)也面臨着生命週期的挑戰,這是廣大讀者都能深切感受到的現實。

那麼,如何延續一個IP 的生命力呢? 關鍵在於通過行生和二次創作,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最近大受歡迎的《黑神話:悟空》就是通過行生創作,使得一個擁有數百年曆史的經典 IP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的典範。它不僅重新點燃了國內玩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同時還成功吸引了大量歐美玩家,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中國文化的熱潮。

因此,衍生和二次創作是確保IP 生命力持久的重要手段。越多人蔘與到這一過程中IP的生命力就越旺盛。然而,目前對經典IP的二次創作和行生仍然主要是大公司的專利,個人創作者鮮有機會參與。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個人二創作者的角度: 如前文所述,個人獲取IP授權的過程複雜,難以獲得正式的衍生授權。因此,他們的二次創作往往只能免費發佈在公共平台上,而一旦商業化,可能會面臨法律風險。而如果個人創作者不能從自己的創作中獲得收益,那麼他們進行二次創作的動力就會大大減弱。

原創 IP 擁有者的角度: 原創 IP 擁有者更傾向於與大公司合作,因為簽署授權合同和收取版税更為便捷。在原創作者眼裏,給互聯網上眾多身份不明的二次創作者授權,是一件性價比極低的事情,因為一簽署授權合同耗時費力,而來自個人二創的版税收入又非常微薄。

Story Protocol 有希望徹底改變這種原創作者與個人二創作者之間相互對立的局面,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兩者的利益統一起來:

對於二創作者: 通過 Story Protocol,他們可以輕鬆獲得經典IP的正式授權,從而光明正大地將二次創作的IP進行商業化推廣,並從中獲得收益。這樣就能吸引更多創作者參與二次創作,為延續經典 IP 的生命力貢獻力量。

對於原創 IP 的作者: 只要將行生條款發佈到鏈上,授權二次創作的邊際成本就是零。雖然單個的個人二創可能只帶來微小的收益,但當數量眾多的收益累積起來也相當可觀。每增加一個行生授權,原創IP的邊際成本為零,但收益的上限極高這種模式轉變了原創 IP 作者對個人二創的態度,從“嫌麻煩"變為“積極擁抱”。

目前,許多經典 IP 已經構建了穩固的粉絲社羣,但相比之下,願意貢獻自己創意的個人二創作者數量卻相對較少。Story Protocol有潛力改變這一現狀,為經典IP培養出個互利共贏的二創創作者社羣。在這個社羣中,原創作者和二創作者的創意相互碰撞激發,共同致力於延續IP 的生命力和擴大其影響力,同時從中獲得收益,形成一個積極的正向循環。

DeFi & RWA

大衞·鮑伊(David Bowie)是英國的一位音樂巨匠,他的歌手、詞曲作者和演員身份使他聞名遐邇。鮑伊以其音樂風格的多樣性、舞台形象的獨特性以及文化影響的深遠性而備受讚譽。他的音樂生涯歷經數十年,作品風格多樣,包括搖滾、藝術搖滾、華麗搖滾和電子樂等。1996 年,他榮登搖滾名人堂,1999 年榮獲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司令勳位,2006 年獲得第 48 屆格萊美獎終生成就獎[26]。鮑伊不僅是一位挑戰傳統、突破界限的文化標誌,他的成就和影響力也遠遠超出了音樂和藝術的範疇,甚至在金融領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1997 年,為了從他的前經理那裏回購音樂版權,鮑伊需要籌集大量資金。面對互聯網時代的緊迫感,鮑伊選擇加速進程。在這一背景下,鮑伊完成了金融行業第一筆知識產權證券化交易,創造了業界所稱的“鮑伊債券”(Bowie Bonds)[27]。他將 1990 年之前錄製的 25 張音樂專輯的未來版税收入作為擔保,發行了總價值達 5500 萬美元的資產擔保債券,為投資者提供了 7.9%的年收益率,期限為十年。通過這次債券發行,鮑伊成功籌集資金,回購了音樂版權,這不僅為他帶來了更大的財務自由,也為他的音樂創作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投資者,如美國保誠保險公司(Prudential Insurance Company of America),也能從鮑伊的音樂版税中獲得穩定回報。

“鮑伊債券”在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不僅是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先驅,也展示了知識產權在資本市場中的潛在價值,為知識產權與金融市場的結合開闢了新天地。但顯然,“鮑伊債券”並不適用於所有藝術家,單單高額律師費用和投資銀行發行債券的佣金,對普通IP 擁有者來説,就望塵莫及。

然而,Story Protocol 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在 Story Protocol 上註冊的每個 IP Asset都有鑄造 License Token 的權利,每個 License Token 代表了使用或行生該IP 的權力。同時,每個IP Asset都自帶1億個 Royalty Token,每個 Royalty Token 代表了對該 IP的收入的分紅權利。這相當於 Story Protocol 為每個鏈上的IP Asset 自動完成了”知識產權證券化”,而且無需支付律師和投資銀行的費用。

這使得每個IP擁有者可以專注於創作,只要其IP 足夠吸引人,相應的 License Token和 Royalty Token 的價值自然水漲船高。IP 擁有者可以在 DEX上出售這些 Token,或者將它們作為抵押品,從 Lending Protocol借來 USDC等穩定幣,為其未來的創作提供財務支持。

總之,IP 作為一項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RWA),其與金融的融合自然而然地催生了 IPFi這一創新的 DeFi 模式[28]。Story Protocol 在這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它極大地降低了參與IPFi的門檻,通過 Token 化IP 權利開闢了全新的交易市場,促進了創作者與投資者之間的價值流通。這一創新不僅顯著提升了知識產權的流動性,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盈利途徑,同時為投資者在區塊鏈上的資產管理開闢了新的投資路徑。

在 Story Network 測試網上,一系列 IPFi平台已經開始投入運行,為知識產權的商業化和貨幣化開闢了新的道路[25]。
Color 專注於在 Story 生態內交易各種 IP 的 License,從而實現 IP Asset 的流動性和價值最大化
Unleash 是一個創新的 IPFi 平台,它提供了 IP License 的發行和分割、IP 啓動服務以及借貸協議等一系列功能。特別是通過將經典IP的License 分割成更小份額降低了單個 License 片斷的價格,使得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參與到IP 投資中來,進步增強了IP的流動性,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資金來源。
PIPERX是一個 DEX,專注於在Story Network上交易 ERC-20 Token。

AI

在 2024年,以 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 AI 的崛起吸引了廣泛關注,也帶動了Web3 領域中 AI 敍事的興起,成為市場的熱門話題。Story Protocol 也能夠為Web3+AI結合提供顯著的價值。

首先,AI 模型可以作為IP Asset 在 Story Protocol 中進行註冊。這為 AI 模型的創作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授權和收益模式。當其他用户使用你的模型,或其他微調你的型以成新模型時,他們需要向你支付相應的費用。StoryProtocol通過簡化授權流程並確保費用的及時支付,為 AI模型的商業化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其次,IP的範疇不僅侷限於高大上的創意作品,它同樣涵蓋了數據。高質量的數據是練AI 模型的關鍵資源,尤其當這些模型被應用於特定專業領域時。例如,如果我們斯望 Midjourney 不僅能夠天馬行空地創作藝術作品,還能根據用户的要求繪製機械設計圖,那麼筆者在大一上《機械設計》這門課中的作業就轉變成了有價值的IP。在傳統式下,這些初級設計圖紙並不具備商業價值。然而,Story Protocol降低了門檻,使得即使是小型數據集這樣的微小IP 也能在全球 IP 生態系統中獲得保護,並能夠從 AI 技術的進步中獲得回報。

對於數據擁有者來説,雖然提供小型數據集帶來的經濟收益有限,但考慮到在 Story Protocol 上發佈和管理IP的成本微乎其微,因此從性價比角度來看,仍然值得一做。而對於 AI 模型的開發者來説,眾多小型數據集的累積可以形成一個寶貴的資源庫,有助於訓練特定領域的 A 模型。這種模式不僅為數據提供者帶來了額外的激勵,而且為AI 技術的多樣性和深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目前已經有一些創新項目[25],幫助用户將 AI模型與數據註冊為 Story Protocol 上的IP Asset,為創作者開闢了新的收益渠道。

Mahojin 允許用户能夠通過輸入提示(Prompt)來指導生成式 AI創作藝術作品:Mahojin 的獨特之處在於,AI 模型的提供者可以通過 Story Protocol 獲得相應的收入。而且如果你修改他人的 Prompt進行創作,這被視為行生IP從而需要支付費用,相應的費用會通過 Story Protocol 轉移給原始 Prompt 的創作者。

Ritual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 AI 執行層,它為開發者提供了構建、託管和部署 A1 模型的基礎設施。Ritual 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允許 AI 模型註冊成為 Story Protocol 上的IP Asset。目前,Ritual 正與 MyShell — 一個擁有超過 100 萬用户和 5 萬名創作者的去中心化生成式 AI創作者平台 – 合作開發首個用例。在這一合作中,MyShell 上的創作者所創作的 A模型將在 Ritual 的基礎設施上運行,並自動註冊為 Story Protocol 上的 IP Asset,從而解鎖 A 模型的流動性,為 MyShell 的創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收入來源。

RingFence 口號是“從你的數據中獲利"(Earn from your data),它允許用户在Story Protocol 上出售自己數據的使用權給 A1 模型的訓練者。這不僅促進了AI 模型的發展,也讓用户能夠從自己的數據中獲得收益。

融資與團隊

融資

坦白而言,筆者最初對 Story Protocol 項目產生興趣,並非因為它在技術上的突破創新,而是因為它成功完成了由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a16z 領投的 8000 萬美元鉅額融資。這一消息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隨後,筆者進一步瞭解到,該項目不僅獲得了a16z 的連續三輪領投,其總融資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13 億美元,這在當前的市場背景下無疑是一個罕見的成就,反映出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前景的高度期待。

Story Protocol 的三輪融資情況如下圖所示。眾所周知,投資者不僅為項目方提供了資金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他們所帶來的豐富人脈資源和深的行業洞察,都將對項目的未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在對 Story Protocol 所獲得的融資規模表示讚歎之餘,筆者在投資者的陣容中注意到了一些亮點,為我們揭示了Story Protocol 的戰略布同和未來發展方向。

a16z(Andreessen Horowitz)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領域享有盛譽,投資過包括了Coinbase、OpenSea、Dapper Labs、Uniswap、dYdX等 一系列行業標杆項目。這些成功的投資案例不僅彰顯了a16z 對行業動態的敏鋭洞察,也證明了其在推動行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因此,a16z的投資不僅為 Story Protocol 提供了強有力的品牌背書,增強了市場信心,有助於 Story Protocol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創作者加入其平台。

a16z 在加密領域的投資版圖十分龐大,包括了交易所、AI、DeFi、NFT、遊戲、元宇宙等幾乎所有的 Web3 賽道。這些領域要麼對 IP 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要麼能夠為 IPFi 提供寶貴支持。a16z在這些領域的資源和經驗,無疑將助力 Story Protocol在這些賽道上的深耕和拓展。

此外,a16z 通過構建強大的人才網絡和提供專業的投後服務,為被投公司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這些服務涵蓋了招聘、營銷、管理等多個方面,能夠加速 Story Protocol的成長和發展。

Story Protocol 的天使投資人名單[29]中,筆者還發現了一批娛樂界的重量級人物為該項目增添了不少光彩:

Bang Si-Hyuk,HYBE 董事長。HYBE 是韓國領先的娛樂公司,旗下擁有包括 BTS(防彈少年團)、NewJeanS、TXT、SEVENTEEN、ENHYPEN、LE SSERAFIM 和ILLIT 等在內的 19 位歌手和團體。

Kyung In Jung, The Black Label 的CEO。 The Black Label 是YG Entertainment 的子公司,旗下包括 BlackPink的 Rosé、前 BIGBANG 成員 Taeyang 和樸寶劍等知名藝人。

Roham Gharegozlou, Dapper Labs 的CEO。 Dapper Labs 是知名的 NFT 和遊戲公司,其產品包括與 NBA 合作的 NBA Top Shot、與 NFL 合作的 NFL ALL DAY 以及獲得迪士尼正版授權的 Disney Pinnacle。

CH Kim,PUBG 的 CEO:PUBG 是《絕地求生》(俗稱“吃雞”遊戲)的開發商。
此外,美國著名編劇、導演和製片人 David Goyer 也擔任了 Story Protocol 的顧問。他曾參與創作《黑暗騎士》三部曲、《刀鋒戰士》系列和《鋼鐵之軀》等電影,並在 Apple TV+擔任劇集主管。

Story Protocol 團隊擁有這些寶貴的人脈資源,未來極有可能説服這些娛樂巨頭將其旗下頂級的IP 註冊到 Story Protocol 上,進而成為 Story Protocol的核心資產。這些頂級IP 的加入具有天然的廣告效應,能夠吸引優秀的二次創作者開發行生IP,從而能夠吸引流量和人氣,豐富生態系統,快速構建起 Story Protocol的護城河。

Story Protocol 的天使投資人還包括 Stability AI 的高級副總裁兼董事會成員 ScottTrowbridge。Stability AI是一家在人工智能領域享有盛譽的公司,以其文本到圖像的模型 Stable Diffusion 而廣為人知。這一投資人蔘股,預示着 Story Protocol 未來在 AI 領域的發展潛力和戰略佈局。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Story Protocol團隊已經與私募基金、娛樂產業、遊戲開發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建立了堅實的合作關係。通過這些戰略聯盟Story Protocol 不僅獲得了雄厚的資金支持,還匯聚了豐富的 IP 資源,為項目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團隊

Story Protocol 耀眼的融資成績,生動地展現了投資界“投資項目,歸根結底是投資人的黃金法則。Story Protocol的三位創始人– Seung Yoon Lee、Jason Zhao 和JasonLevy – 各自擁有令人矚目的職業背景,並在區塊鏈、A1和 IP 領域都取得過顯著的成就。

Seung Yoon Lee, Cofounder & CEO

Seung Yoon Lee(S.Y.Lee)是一位多面的領導者,他的教育背景和職業生涯為 Story Protocol 帶來了寶貴的資源和經驗[7]。

S.Y.Lee 在牛津大學接受教育,並擔任過牛津聯盟(Oxford Union)的首位亞裔主席。牛津聯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辯論學會,其演講嘉賓名單中包括了愛因斯坦、丘吉爾、里根等歷史名人。Lee 能夠擔任這一崇高職位,彰顯了他的卓越成就和影響力。

S.Y.Lee 創辦的移動小説應用 Radish Fiction 獲得了軟銀、UTA 和貝塔斯曼等知名投資者的支持,在短短5年內,他成功地將 Radish 打造成了一個孕育優質IP的平台,並在 2021 年以 4.4 億美元的價格被韓國科技巨頭 Kakao 收購。之後,Lee 擔任 Kakao Entertainment 的全球戰略官,負責全球投資和併購活動。

除了在 Kakao 的職責外,S.Y.Lee 還是韓國最大區塊鏈基金 Hashed 的創投合夥人,這表明他在區塊鏈領域的深厚影響力和投資洞察力。

S.Y.Lee 不僅在商業領域有着卓越的成就,還在公共事務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曾在韓國國會和美國眾議院工作,這為他提供了獨特的政策視角和治理經驗。

S.Y.Lee 是亞洲 21 世紀青年領袖和三邊委員會的研究員,在 2016 年被選為福布斯亞洲 Under 30 的首屆成員,這些榮譽標誌着他在商業和創新領域的傑出成就。

Jason Zhao, Co-Founder

Jason Zhao 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取得了哲學與計算機科學雙學位。從 2020 年至 2022年期間,他在 Google DeepMind 擔任產品經理,致力於將大型語言型(LLMs)、計算機視覺(CV)等領域的前沿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進行商業化轉化。目前,他主要負責Story Protocol 的技術開發工作。顯然,他在 Google 的寶貴經驗,,有助於 StoryProtocol 在知識產權與 AI 結合領域的創新和拓展 [7]。

Jason Levy, Co-founder

Jason Levy 在南加州大學完成了他的本科學業後,在蘋果公司的財務部門工作了5年然後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 MBA學位。畢業後,Levy先是加入Episode(一個互動小説應用),成功打造了兩個營收超過千萬的爆款IP。隨後,Levy 隨後開啓了他的創業之旅,創立了 Worlds Between Words 公司,致力於在手機端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元宇宙”體驗。目前,Levy 擔任 Story Protocol 的運營負責人[7]。

困難與挑戰

Story Protocol的願景過於宏大,這讓其技術應用落地顯得較為曲折和充滿挑戰。

成為 L1 的弊端

儘管按 Story 團隊的説法,為了實現全球IP 存儲層與結算層的宏偉目標,他們不能將Story Protocol 實現成為部署在 Ethereum 或 Solana 這樣成熟公鏈上智能合約,也不能實現成現有公鏈的 Layer 2,因為IP了組成複雜的關係網絡,而現在的公鏈在處理大規模網絡型數據上都低效且昂貴。因此,他們必須從頭建立一條為關係網絡做出針對性優化的 Layer 1,也就是 Story Network,來承載全球的 IP 生態。

然而,這一決策並非沒有代價。首先,筆者認為,IP生態的特殊性質導致 StoryNetwork的交易活動可能並不會非常活躍。IP生態包含兩類主要參與者:IP 創作者和IP 使用者。讓我們分別分析他們在鏈上的潛在活動。

對於IP創作者而言,創作是一個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過程,而不是頻繁的消費或交易行為。這意味着發佈IP的操作不可能是一個高頻率的活動,從而限制了來自創作者的鏈上活動頻率。
其次,誰將成為鏈上IP的消費者。是個人用户還是大公司?筆者認為,個人用户能夠且有動機在鏈下消費IP,而不在鏈上進行彙報(具體原因將在討論第三個挑戰時詳細闡述)。因此,筆者認為起碼在一個很長的初始階段,絕大多數鏈上IP的消費是由大公司完成的,因為只有他們出於品牌形象和合規性等因素的考慮,才會重視 IP 保護,並規範地在鏈上申報IP 消費情況。但是,一方面大公司的數量有限,另一方面,並非所有鏈下IP 使用情況都適合逐筆申報到鏈上(浪費 Gas費)。例如,讓 Walmart 每賣出一個帶有IP 的周邊產品就進行一次鏈上申報,顯然是不現實的,更可行的做法是在彙總一段時間內IP的總消費情況,然後一次性在鏈上進行申報。本來消費者的數量就有限,再加上他們不會實時申報,因此,來自消費者的鏈上交易也不會非常頻繁。

儘管 Story Protocol 尚未公開其 Token 模型的計劃,但考慮到其作為一條 Layer 1公鏈的地位,推測其最終會公佈 Token 機制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假設。即使不從資本回報的角度,發行Token 支付網絡的 Gas 費,防止區塊鏈資源被濫用,這在公鏈設計中也是種非常常見的做法。

然而,如果 Story Network 的鏈上交易並不活躍,對 Gas Token 的需求就沒那麼強烈Story 的 Token 的價值捕獲能力就會受到質疑,從而削弱其對用户的吸引力,導致用户參與度進一步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儘管 Story 團隊強調,構建一條 Layer1公鏈的目的是為了將所有的 IP 統一到個環境中,以便它們能夠相互融合,不受不同區塊鏈的限制,但這種做法卻會帶來流動性割裂的問題。Token 化 IP Asset 並創建 IPFi 金融生態,本質上是為了釋放 IP 的流動性,併為 IP所有者提供增加新的收益途徑。然而,流動性的割裂會為IPFi的發展帶來重大挑戰。

DeFi 生態已經在 Ethereum、Solana 等老牌公鏈上發展得相當成熟,包括大量發行的穩定幣、經受過考驗的 DEX和借貸協議。現在,隨着 Story Protocol新建了一條全新的公鏈,它面臨着兩種選擇:要麼重新構建基礎設施,打造Story Network上自己的一整套 DeFi 生態系統;要麼通過跨鏈橋接技術與其他公鏈連接。無論選擇哪種方案,都無法改變流動性割裂的事實,增加交易成本。

無法應對複雜的業務場景

儘管 Story Protocol 提供了Non-Commercial Social Remixing、Commercial Use.Commercial Remix 這三類即用型合同模板,使得IP 所有者能夠通過簡單的填空,就為自己的 IP Asset 構建明確的使用條款,但筆者認為,Story Protocol 在功能上仍有待豐富,以應對更復雜的知識產權使用和管理場景。

以“價格歧視”這一普遍的商業策略為例,這種策略雖然聽起來不太悦耳,但實際上是種十分正常的商業行為,在包括IP在內的多種商業活動中都很常見。例如,一位知名藝人的出場費可能高達百萬,但如果是參加央視春晚,藝人可能不僅不收費,甚至還會自掏腰包,因為央視的曝光機會和官方正統性是金錢難以購買的。同樣,同一個IP在不同地區的受歡迎程度不同,其授權費用和分紅比例自然也應有所差異。

然而,這種“價格歧視”在 Story Protocol 中難以實現。雖然IP Asset 可以為不同類別的用户設置不同的商業合同,每份合同有不同的授權費用和分紅比例,但區塊鏈的透明性和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的特點意味着,所有IP 使用者都會去選擇成本最低的合同。即使IP團隊嘗試在前端界面上做手腳,根據用户畫像將使用者引導至不同的商業合同,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加密精神,而且在技術上也容易被破解,從而引發套利行為,反而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隱私保護也是 Story Protocol 面臨的一個複雜挑戰。在 IP 交易中,交易雙方希望對交易細節(比如授權費用和分紅比例)保密,是再正常不過的要求,但是這卻與區塊鏈的“透明性”是相違背。Story Protocol 需要在保護用户隱私和維護區塊鏈透明性之間找到平衡,而這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做到的。

有人可能會説,Story Protocol 主要面向的是小型IP創作者,他們的需求簡單,因此Story Protocol 提供的三套標準合同模板應該足夠滿足他們。然而這也就意味着,story Protocol只能扮演孵化器的角色。一旦這些IP孵化成功,它們會離開 Story Protocol,尋求與更專業的IP 團隊合作,享受定製化的IP 服務。這就像是等金雞能夠下金蛋的時候,金雞卻飛走了,顯然這不是一個合理、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缺乏法律權威

正如前文所述,Story Protocol 設有一個 Dispute Module,專門處理與IP 相關的爭議。例如,如果A發現 B在 Story Protocol 上註冊的 IP Asset 侵犯了自己的 IP 權利如抄襲或隱瞞鏈下收入,A可以舉報 B,並等待 Story Protocol 的仲裁者作出裁決。如果A的舉報成功,B 的 License Token 和 Royalty Token 可能會被宣告無效,從而剝奪B 繼續從侵權 IP 中獲得收益的權利。

然而,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這一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處罰措施僅僅是“阻止 B 未來獲得收益”這麼簡單嗎? B之前的非法收入如何處理?即使 Story Protocol 未來會增加功能以凍結或罰沒 B的非法收入,但如果 B 在事發前已經將非法收入轉移到其他鏈上,又該怎麼辦?可能會有人建議採用 PoS機制,要求 Story Protocol 的參與者質押保證金,一旦被舉報違法,Story Protocol 就沒收保證金。但這種做法會增加使用成本,可能會超出小IP創作者的承受能力,與 Story ProtocoI 服務小IP 創作者的初心相違背。

引入仲裁機制自然會引出中心化信任的問題,因此,用户對於“誰將擔任仲裁者?”以及“仲裁者是否具備足夠的資質和權威來作出公正裁決?"的疑問是合情合理的。在去中心化的精神下,這些問題觸及了區塊鏈社區對於治理和信任的核心關切。

無論是在鏈上仲裁,還是將B訴諸法院以尋求更多補償,A都需要收集證據和準備材料。如果 A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可能仍需僱傭律師。這使得 StoryProtocol 之前宣稱的“免除律師、公證、法律文書等繁瑣法律流程”的優勢在實際操作中大打折扣。

尤其當 A和 B身處兩個國家時,儘管 Story Protocol 旨在打造一個全球統一的知識產權生態系統,一旦涉及到仲裁程序,所依賴的法律體系可能仍然是割裂的。在這種情況下,確認權利歸屬、蒐集證據的過程變得更加複雜,通常需要專業律師的協助,這與 Story Protocol 所宣傳的簡便性並不相符。

如果 A和 B都在鏈上,Story Protocol的 Dispute Module 可能還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如果 B不在鏈上呢? 尤其是當B是個人用户,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盜用經典 IP 進行鏈下銷售,只要 B不過於張揚,A就很難發現。即使發現了,如前所述,A追究的成本很高,而B面臨的處罰卻有限,導致A對B無可奈何。這正是我在討論第一個挑戰時提到的,個人消費者有動機、也有能力在鏈下消費IP而不在鏈上報告,這也是筆者認為 Story 鏈上的IP 消費者主要是大型企業的原因。

説白了,Story Protocol 由於缺乏法律權威,“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筆者認為,等侵權真的發生的那一刻,Story Protocol 只能提供一些鏈上證據,還是需要專業的律師幫你走完法律流程,最終仲裁與執行還需要依賴法院,Story Protocol能提供的幫助極其有限。

總結

本篇研究報告深入探討了區塊鏈IP 賽道及其明星項目 Story Protocol,共分為五個核心部分:

1.第一部分揭示了知識產權(IP)市場的當前格局,強調了傳統 IP 管理與交易模式的短板,如確權困難、授權流程繁瑣、利潤分配不公等問題。在互聯網和生成式AI的衝擊下,傳統模式顯得格格不入,亟需革新。

2.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 Story Protocol 如何將區塊鏈技術與IP 相結合,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Story Protocol旨在打造一個全球性的IP 倉庫和交易生態系統通過自動化授權、版税自動分配、知識產權 Tokenziation,降低 IP 交易和行生的門檻,促進全球IP的流動性,從而鼓勵更廣泛的知識共享與合作。這一部分深入講解了 Story Protocol 的關鍵組件,包括Story Network、Proof of Creativity、Programmable IP License 以及Modules 等。

3.第三部分分析了 Story Protocol 的競爭優勢,筆者認為 Story Protocol最大的兩個優勢,一是其在賽道空窗期的先發優勢,二是與 Web3 主流敍事的緊密結合。報告進一步闡述了 Story Protocol如何在創作者經濟、社區經濟、DeFi、AI 等多個賽道中發揮作用,並展示了其在各個賽道的初步生態應用。

4.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了 Story Protocol 的融資歷程和團隊背景。通過三輪融資,1Story Protocol不僅獲得了資金的大力支持,還與多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建立了合作關係,積累了豐富的IP 資源,為項目的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最後,報告探討了 Story Protocol 在實現其宏偉目標“匯通全球IP” 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包括鏈上交易活躍度不足、流動性碎片化、功能簡單無法滿足複雜業務需求、缺乏法律權威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與否,將直接影響 Story Protocol 能否實現大規模應用,值得業界持續關注。

最後,希望讀者讀完本篇研報,能夠對區塊鏈IP 賽道與Story Protocol 有更深入的理解。

要點結構圖

參考文獻

[1] What 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2]Story協議如何賦能知識產權?-PANews
[3]2023 年好萊塢大罷工:AI 正成為衝突的核心-騰訊研究院[4]對話知產|螞蟻區塊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觀
[5]螞蟻區塊鏈首次被引入知識產權案:僅 20 分鐘打完-場官司-新浪科技[6]Story Protocol:從可編程 Token 到可編程IP-Foresight News
[7]撥開迷霧:-文理解 Story Protocol-Foresight News
[8] What is Story- Story Docs
[9] Story Network Guide - Story Docs
[10] The Purpose Built L1 Thesis - Jason Zhao's Twitter
[11] Introducing Story Protocol -Story Blog
[12] Why Do We Need Story Protocol? -Four Pillars
[13]IP Asset -Story Docs[14]IP Account-Story Docs
[15]What is ERC-6551?-Coinbase[16]License Token-Story Docs
[17] Licensing Module - Story Docs
[18] Royalty Module - Story Docs
[19] Dispute Module - Story Docs
[20]Programmable IP License (PlL)- Story Docs
[21]Story For Creators-Story
[22] Asset-Backed Security (ABS): What lt ls and How Different Types Work - Investopedia
[23] PlL Flavors (examples)- Story Docs
[24]融資 1.4 億美元的 Story Protocol 爭議不斷,連創「碰瓷」Monad、Berachain 引發囗水戰-PANews[25] Story: Not for Al Dystopia, But for IP Utopia - 100y @ Mirror[26] David Bowie - Wikipedia
[27] Bowie Bond: Definition, How lt Worked, History-Investopedia[28]Story ProtocoI BU FAN:IPFi將如何選代知識產權市場-AICoin[28]Story ProtocoI BU FAN:IPFi將如何選代知識產權市場-AICoin
[29]放棄內卷,Story鏈上IP 概念能否攞動萬億市場?-talkchain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