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

ETH 發展路線之爭:以 Rollup 為中心或存在結構性經濟缺陷

目錄

有觀點認為,排序器總是比 DA 產生更大的價值,透過 DA 累積 L1 價值的計畫是「死路一條」。

去中心化交易協議 Ambient Finance 創辦人 Doug Colkitt 日前發文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透過 DA 累積 L1 價值的計畫似乎是「死路一條」。

對此,以太坊社群成員 Ryan Berckmans 發文回應,並對以太坊 L2 收入和 Blob 費用進行了討論,其中假設了 DA 成本上升至 L2 總收入約 50% 。

基於這個假設,Doug Colkitt 再次發文並進行了反駁,認為 DA 不可能接近 L2 費用的 50% 。以下為內容詳情:

Ryan Berckmans 的分析很好,也是看好 DA 最有說服力的理由。但個人認為,DA 絕對不可能接近 L2 費用的 50% 。出於結構性的經濟原因,排序器總是比 DA 產生更大的價值。

區塊鏈基本上是銷售區塊空間的業務。由於區塊空間在鏈之間不易互換,因此接近壟斷。

但並非所有壟斷都能賺取超額利潤。關鍵在於對消費者進行價格區分。如果沒有價格歧視,壟斷利潤幾乎不會高於商品利潤。

想想航空公司如何對價格不敏感的商務旅客與尋求便宜機票的消費者區分開來。或者同一款 SUV 車型如何在奧迪和藍寶堅尼的品牌下以截然不同的價格銷售。

優先費用是區塊鏈中一種令人驚嘆的價格歧視機制。最高優先級交易支付的費用實際上比中位數高出幾個數量級。

 


L2s 和 Solana 都透過使用排序器優先權作為價格歧視的一種形式,來實現高吞吐量和高收入。

邊際交易支付的費用非常低,因此實現了龐大的 TPS 。但不敏感於價格的交易被壓榨,支付大部分網路費用。

以下是從 Base L2 中隨機抽取的 5 個區塊的分佈。這是一個明顯的帕累托分佈,這使得價格歧視非常有效。

PANews 註:帕累托分佈指透過市場交易,20% 的人將佔有 80% 的社會財富,如果交易可以不斷進行下去,那麼,「在因和果、努力和收穫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 的收穫來自 20% 的努力;其他 80% 的力氣只帶來 20% 的結果」。

前 10% 的交易支付了 30% 的費用。後 10% 的交易支付不到 1% 。

 


問題是,雖然排序器從中賺了不少錢,但 DA 層卻無法做到,因為它沒有價格歧視的能力。

這種超高價值套利為以太坊 DA 支付的費用與 1 Wei 垃圾交易相同,因為它們是在同一批次中結算的。

由於邊際交易的價值非常低,因此只有中位數交易的成本接近零,才能獲得高 TPS 。但使用 DA,基本上每筆交易的支付都相同。 DA 層既可以擁有高吞吐量,也可以擁有高收入。但兩者無法兼得。

這使得 rollups 基本上不可能在不導致以太坊網路收入崩潰的情況下進行擴容。

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從根本上是有缺陷的,因為其放棄了網路有價值的部分(排序),認為可以透過無價值的部分(DA)賺回來。

作者最初看好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因為作者認為任何理性的人都會認識到價格歧視的經濟學原理,而且它將與 L1 擴展並行。

對價格不敏感的高價值用戶會因為 L1 的可追溯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使用它。而 L2s 則專注於邊緣化低收入用戶。因此,以太坊仍將獲得可觀的排序器租金。

但以太坊領導階層一再強調,L1 作為應用層實際上已經消亡,並且永遠無法擴展。因此,使用者和開發者做出了非常理性的回應,L1 應用生態系統現在正在消亡,以太坊網路收入也隨之消亡。

 


如果你認為 ETH 的長期價值主張是一種貨幣資產,那麼還是有可能的。讓更多人擁有 ETH,使其成為一種貨幣形式。補貼那些對基礎層零增值的 L2s 應該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但如果你認為 ETH 的長期價值主張是廣泛使用的協議中的網路權益,那麼你需要價值累積。

顯然,由於糟糕的經濟假設,以太坊的發展出現了結構性問題。

最新